巨量ETF即将“优雅退场” 日央行“百年减持计划”扫除日股心头大患
日本央行推出一项跨度长达百年的计划,逐步减持其持有的巨额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这一举措正为日本股市移除此前悬而未决的重大“重压”(指大规模持仓对市场流动性和估值的潜在抑制)。
日本央行推出一项跨度长达百年的计划,逐步减持其持有的巨额交易所交易基金(ETF),这一举措正为日本股市移除此前悬而未决的重大“重压”(指大规模持仓对市场流动性和估值的潜在抑制)。
9月22日早间,日本、韩国股市纷纷冲高,韩国KOSPI指数盘中涨幅一度超过1%,再创历史新高;日经225指数涨幅也超过1%。半导体板块走强,三星电子、瑞萨电子涨超3%。
在CPI创下近10个月新低、日经指数从历史高位回落、日元波动加剧的大背景下,“为何不加息?”的质疑声此起彼伏。
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英国日本跟风放水时,30年期国债收益率集体暴动?
格隆汇9月19日|财经网站Investinglive分析师Justin Low表示,日本央行的利率决议罕见地出现了反对意见,委员田村直树和高田创主张加息25个基点。在今日之前,市场普遍认为日本央行年底前加息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特别是美日贸易协定给日本央行原定计划
9月19日,日本央行在最新的政策会议上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0.5%不变,这已是日本央行连续第五次会议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市场目前普遍预计日本央行年内将再度加息,分歧主要集中在10月下次会议会否加息。
9月19日,日本央行在最新的政策会议上决定维持基准利率在0.5%不变,这已是日本央行连续第五次会议按兵不动,符合市场预期。在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的当下,市场目前普遍预计日本央行年内将再度加息,分歧主要集中在10月下次会议会否加息。
今年1月,日本央行将政策利率由0.25%提高至0.5%左右。3月,日本央行以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导致全球经济不确定性升高为由,决定维持利率不变,5月、6月、7月的货币政策会议继续维持这一利率水平。(总台报道员 柏春洋)
前日本央行官员下田知行周四表示,即使支持激进货币宽松政策的高市早苗赢得执政党党首竞选并成为下一任首相,日本央行也可能在10月加息。
最近的财经圈简直就是“年度大戏连播”,美联储、日本央行、英国央行、加拿大央行轮番上场,外加特朗普带队出国搞投资、Meta整新活儿、还有中俄互免签。消息一多感觉财经新闻都快能拍成《甄嬛传·金融版》了。
本周全球金融市场将迎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央行超级周」。在短短 36 小时内,美国美联储、加拿大央行、英国央行以及日本央行等主要机构将密集发布最新利率决策,为全球经济的第四季度定下基调。这波决策浪潮不仅可能引发市场剧烈波动,也将成为投资人判断后市走向的关键。
下周央行公开市场将有12645亿元逆回购到期,其中周一至周五分别到期1915亿元、2470亿元、3040亿元、2920亿元、2300亿元。此外,下周一还有1200亿元国库现金定存到期。
美、日、英、加央行将公布利率决议。中国密集发布8月经济数据,包含社零、工业增加值、70城房价等。中美在西班牙举行会谈。特朗普将访问英国,预计OpenAI和英伟达等公司高管一同随行。Meta预计将发布首款消费级智能眼镜。
•美国参议院为美联储理事提名人米兰参加下周的美联储会议敞开大门,根据时间表,下一步是参议院全体成员投票确认其提名,投票定于当地时间下周一晚间举行。议员们将首先进行程序性投票,如果获得批准,将为参议院确认米兰的任命扫清道路。美联储将于当地时间下周二开始为期两天的
日经225指数的近期表现堪称历史性的突破。截至2025年9月10日,该指数盘中交易中首次突破44,000点大关 。这一轮上涨使指数的年同比增幅超过20%,显示出强劲的长期动能 。此轮上涨并非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个国内外因素共同推动的。
那个时候,美国刚选上特朗普,新政府一上来就想搞美元强势,吸引全球资金回流中国这边自然得调整策略。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中国减持了1880亿美元的美债,这创下了历史最高抛售纪录。
路透社的一项调查显示,多数经济学家认为,日本央行将在10-12月,即第四季度将其关键利率至少上调25个基点,尽管这一比例已从一个月前的近三分之二有所下降。
据知情人士对媒体透露,日本央行(BOJ)官员认为,今年内再次上调基准利率是有可能的,即使日本国内出现政治不稳定,也不会改变这一判断,因为当前的经济发展状况与他们此前的预期一致。
当地时间7日18时左右,日本首相、自民党总裁石破茂在首相官邸举行紧急记者会,宣布决定辞去自民党总裁职务。当天早些时候有消息称,石破茂已决定辞去首相职务。
PEPPERSTONE高级分析师Michael Brown:我认为我们不能说日本首相石破茂辞职完全出乎意料,因为它已经酝酿了一段时间,但宣布的时机肯定令人意外。这显然会给日元和日本长债带来巨大的下行风险。这种抛售压力可能首先来自于市场现在需要对更大程度的政治风